要是想形容两个人的能力不相上下难实力相当的话,可以用“旗鼓相当”、“平分秋色”、“半斤八两”等,不知道你们以前有没有过疑惑,明明1斤是10两,半斤是5两,8两明明比5两多那么多怎么还能用来两个人差不多?
这其实是我们自觉带入了现代1斤=10两的标准,实际上古代1斤是以16两计重的。古时候的秤砣叫“权”,秤杆叫“衡”,这俩合在一起就叫“权衡”,就像我们现在也还是把用来称重的器具叫做衡器。话说回来,那古代这1斤为16两的设定又是怎么来的?
一、“半斤八两”的来历
- “星辰”说
天文星象很早就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传说古人们发现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据13星设定了13两为1斤,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商贩缺斤少两的行为,于是在后来的制秤过程中又加上了13星旁边的“福禄寿”3颗星,共计16星即16两,寓意商贩的行为与自己的福禄寿挂钩,少1两损福,少2两伤禄,少3两折寿。不仅如此,秤杆上的这16颗星的颜色只能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也是隐喻做生意不能黑心。
- “秦始皇功绩”说
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华夏,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他的历史意义到了今日我们还在学习。当时秦始皇也为了后世能时刻牢记他平定天下的丰功伟绩,制定度量衡时规定10分为1钱,10钱为1两,指十分归一,天下是秦始皇的。16两为1斤则是因为“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代称,战国有七雄,嬴政一统天下“九”与“七”合在一起为“十六”。
- “秦始皇御书”说
秦朝建立以后,丞相李斯遵照嬴政旨意制定度量衡,其中计量长短的度和计算容积的量都拟定了标准,唯有测量物体轻重的衡拿不了主意,不知道应该设为多少合适,于是上奏嬴政请示。嬴政没有在给李斯一个确切的数字,只批示了“天下公平”四字,算是对李斯制定“权衡”标准的硬性要求。李斯为了避免万一以后标准在施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遭到问责,就把“天下公平”四个字的笔画算做1斤,16画即16两。
- “谶(chèn)纬术”说
汉代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盛行“谶(chèn)纬术”,强调“天人感应”。据《汉书·律历志》可知,人们用节气、月份、四季等自然现象附会到到铢、两、斤、钧、石这些计量重量的单位上,表达“天赋之意”。年有四时,即春夏秋冬,向有四方,即东南西北,四时乘四方为十六,故16两为1斤。
二、筷子里的七情六欲
除了斤两的数字以外,你还注意过筷子吗?知道筷子的长度其实是七寸六分吗?不同时代筷子的形状虽然有差异,但是长度一直比较稳定,据考察,从春秋到明清筷子最流行的长度是25厘米,这个长度我们今天也在用。
按习惯来说,中国人不是一直都喜欢六、八、九这样寓意比较好的数字吗?为什么不选六寸六、八寸八或者九寸九,而是选了七寸六这样不工整的数字?事实上,这个数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它有它的寓意。
“七”指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是人的本能,没人教我们何时该恐惧,何时该忧郁,我们会根据情景自行做出反应。“六”指六欲,即耳、目、鼻、舌、身、意的生理需需求和欲望,眼观、耳听、鼻闻、舌尝,人才能生存。
如果人一旦放弃对七情六欲的控制就不利于身体健康,太过愉悦会失眠,大怒伤肝,忧虑伤肺,还有吃得太多、过度用眼、耳鸣耳聋等等。筷子是人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见到它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控制那些欲望,想起做人的原则。
所以别看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小东西,里头也有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