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是省、市、县委组织部掌握的后备干部,在职业发展上有天然的优势。我国干部队伍中,许多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和部分高级党政干部都是选调生出身所以,组织部门一直把选调生工作视为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
结合选调生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有几点目前是比较明晰的。
第一,选调生定位清晰。从定义中机也可以看到,选调生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也是县以上党政机关人才培养的对象。不管目前选调生的实际待遇怎么样,选调生的整体层面是不错的,总体前途也确实比普通公务员要好。毕竟,选调生的选拔条件放在那里了,成长成才的概率高于一般公务员也是正常的。
第二,选调生选拔条件有所放松。实事求是的讲,十几年前时,想要报考选调生,最基本的条件必须是应届生、党员、学生干部或者优秀毕业生,三项缺一不可。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虽然也扩招,但还没像现在这么多。
目前选调生报考在符合应届毕业生条件的基础上,①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②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副班长以上学生干部);③获得过校级以上奖励,三项条件有1条符合即可。甚至有的地方还不限制应届生,也不限制党员和学生干部等。小吏单位前年接收的选调生,就是一名非党、非学生干部。
进入渠道变宽变松,标准要求放低,也就意味着人员素质相较过去会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选调生整体层面后期的发展和进步。有的选调生进入体制后,表现的差强人意,被人各种指责,客观上也反映了选调生的实际现状。
第三,选调生区分定向和非定向。定向选调生,主要是中央机关和部分省份面向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原985)、个别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原211)重点高校招录,并安排到省市直机关公务员岗位进行重点锻炼。
定向选调生可以说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学校,比如清北、复旦、浙大、上交等名校硕博毕业生,起步就比别人要快,博士正科起算,甚至副处挂职,工作几年干得好,就可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整体发展前景较好。这一点,在新闻媒体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90后的北大、清华博士任职正处级领导,或者80后任职正厅副厅,很多都是985高校定向选调生。
非定向选调,也就是集中选调面向省内外高校招录,安排到乡镇(街道)的公务员岗位。不过,非定向选调的要求就没有定向选调的要求那么高,非定向选调报考不限院校,只要是二本以上院校就可以。在工作岗位上,非定向受限就很大,与普通公务员差别不是很大,多数非定向选调生也是长期工作在基层,前景并不明朗。
第四,选调生相对比较抱团。选调生不同于招录公务员,作为一个选拔门槛相对较高的群体,选调生自身往往更加抱团。同一批次的选调生,分布在各个单位的不同领域,各个单位的人事、工作信息随时共享,为各自调动、交流和提拔提供方便。而且,一些早期的选调生早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出于惺惺相惜,从感情上更愿意接纳选调生,也为选调生后续发展提供了不少便利。
选调生以前是个香饽饽,现在香度有所下滑,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好岗位。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说,如果没有太理想的去处,有机会报考选调生的话,可以作为个人的第一选项。不过,入门以后,不要抱有太高的期盼,认为以后会怎么样。物以稀为贵,那是以前,现在已经遍地开花,优势有所下滑,想要对比追赶以前的待遇,只能是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