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公元前259年,武安君白起兵分三路。王龁(hé)攻打赵国,攻克皮牢(今山西翼城县东),司马梗攻下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整个上党地区都在秦国的势力范围。白起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这个时候魏国和韩国开始担心害怕了,于是请苏代(苏秦兄长)携带重礼找到秦国丞相范雎。
苏代首先对范雎说:白起要围困邯郸,赵国亡国则秦国就一家独大,可以替代周天子了,此时最大的功臣是白起。你的地位一定会屈居于白起之下。不如这样,让赵国割让土地,秦国退兵,武安君白起就没有那么多战功,你也不用位居白起之下了。这些话对于范雎来讲是句句诛心,直戳心坎。所以范雎听后,马上对马上秦王说:“秦国经长平之战后,士卒死伤过半,国内空虚,需要修养生息,不如让赵国割地求和。”于是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秦国退兵。
白起认为这个时候是进攻赵国最好的战略时机,但秦王已定。白起也由于这件事情和范雎产生了矛盾。一年后(公元前258年),秦王攻再次打赵国都城邯郸,也许是感觉长平之战太过于残酷,也许是对于没有乘胜追击感到失望,还是真的认为这个时候再攻打赵国不是一个好时机。白起百般推辞,引起秦王强烈不满,公元前257年赐剑给白起,白起自杀。一代战神就此落幕。
范雎也因此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发生了什么呢?
长平之战后,秦国退兵从而失去了进攻赵国最佳的战略时间。赵王(赵孝成王)吸取教训,听从虞卿(姓虞,历史上他的名字已遗失,位居上卿)建议,与魏国、楚国三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现在想想,赵国长平之战的失利,不全是输在军事上。而是赵军孤军作战,如果长平之战前采用虞卿策略,与魏国,楚国取得一致意见,形成同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公元前258年,秦国派王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几次失利,走马换将用王龁(hé)代替王陵,也都屡次失败。公元前257年,魏公子无忌,窃取兵符,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王龁领兵撤走。秦国的郑安平随即被赵军包围,随后率手下2万人向赵军投降。郑安平是范雎保举的,在秦国保荐人与被保荐人同罪,所以范雎受株连一同获死罪。
郑安平是谁?范雎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范雎要保荐郑安平呢。原来,郑安平是范雎的救命恩人。公元前270年,范雎当时还在魏国,跟随魏国中大夫(官阶)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对范雎另眼相看,赏给范雎好多金银,须贾认为范雎向齐国透露了魏国机密,回到魏国报告给魏国丞相魏齐,魏齐责打范雎,打断范雎肋骨,敲掉范雎牙齿,范雎只能装死。这还不算完,魏齐将范雎(以为范雎死)用芦席卷起来,扔到厕所,让醉酒的宾客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范雎逃脱后,是郑安平藏匿范雎,帮助范雎逃到秦国。
有时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魏齐对范雎的迫害,“成就”了范雎到秦国丞相的一番事业。
当然,当年的魏国的国相魏齐也以此付出代价,在魏国自杀。这又是一段小故事,范雎成为秦国丞相后,秦王替范雎报仇,当然也符合秦国利益,秦国要求魏国交上魏齐的人头,否则攻打魏国。魏齐逃到赵国平原君家中寻求庇护。秦国知道后,诱骗平原君到秦国, 向赵王要魏齐人头,否则不放平原君回赵国。魏齐又逃回魏国,想通过信陵君逃亡楚国,但信陵君不想帮他,就是不见魏齐,羞怒之余,魏齐自杀。
正所谓: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