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透式管理的概念
首先,什么是穿透式?穿透这个词,起源于2018年危机频发的金融行业。它所表达的第一层意思是,穿透式监管不仅要看企业资产账目台面上的操作是否合法,还要看资产账目台面下的行为是否也合法。而通过打破各部门、各公司之间的壁垒,详细追查问题账目的最初来源与最终去处,是穿透式的第二层意思。企业很快把它借用到管理领域来了,叫做“穿透式管理”。这种管理方法,要求企业打破门户壁垒,实现业务的跨部门管理,甚至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无边界管理。
二、穿透式管理的特点
穿透式管理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的职责从企业内部层面扩展到企业与供方之间的外部层面,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控企业的运作。它强调管理者不仅要熟悉企业的各个方面,还要深入了解企业与供方的需求,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更好的改善管理结果,以便指导和控制企业的发展
三、外协供方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外协供方每次出现质量问题,企业虽然也会与之交涉,要求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甚至还专门派人去供方进行二方审核,帮助查找原因,但依然收效甚微。感觉该有的体系文件都有了,该按要求做的也都做了,那为什么后续还是问题频发呢?这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内部和外部协作两方面进行考量。
2、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主要内部因素, 企业的质量管控流于形式。许多问题发生时,往往是表面化处理,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形同摆设,没能真正落地。不重视对外协供方的资格评定、现场审核和专业生产能力的确认,忽视对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管控,致使供方的能力良莠不齐,产品质量处于半失控状态。 技术图纸、工艺文件以及外包双协议的要求不够准确和清晰,存在理解差异;产品自身的设计也不够合理,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外协供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
3、影响产品质量的几个主要外部因素,外协供方的生产管理混乱,缺少行之有效的质量体系,没有完备的控制手段,人员素质和质量意识薄弱,不重视产品质量,工序各环节无相应的指导性文件进行规范和管理。外协供方习惯于按本企业的生产模式、加工要求和验收标准进行生产检验,双方签署的外包双协议没有真正贯彻到生产一线。 外协供方采取的量化考核措施,使部分员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操作时往往偷工减料,求量不求质,导致产品的质量管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四、穿透式管理在外协供方管理中的应用
1、那么,如何在外协供方管理中进行穿透式管理呢?其实穿透式管理主要体现在沟通协调、问题处理和做事方式上。 沟通,要穿透性沟通,不仅部门之间,企业与供方之间,都要勇于破除“部门墙、企业墙”,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阻碍;问题,要穿透性解决,实现“一竿子到底”,要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做事,要穿透性谋划,要全方位考虑,有组织有计划的循序渐进。
2、在外协供方管理中,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到穿透式管理,常态化开展供应链全链条的穿透式管理。加强与外协供方的协同合作,重点开展供方技术状态穿透式管理。对新研产品,监督产品技术状态控制过程的合规性;对批产产品,监督质量问题归零引起的技术状态变更的验证和落实情况欢迎关注供应商管理和开发公众号;严格执行供方评价制度,从产品质量问题数量、问题响应和解决速度、归零效果等方面对供方实施季度评价,对响应不及时、解决速度慢、归零效果差的供方进行告警,纠正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实施亮红、黄牌,直至进行限用或者移除合格供方名录。 穿透应该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目前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对外协供方的管理一般都有相关规定。
包括1)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再评价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2)生产外包过程的管理职责、工作程序和要求;3)供方的前期考察及现场审核的程序和要求;4)供方质量问题通知、通报、告警、限用、禁用的程序、职责和要求。企业可以把这些内容,通过前期供方考察、后期现场审核或者专题培训、双方座谈的方式,传递给供方,让供方也能深入的了解到企业对供方管理的要求,使双方知根知底,为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奠定基础。
五、穿透式管理在应用上的一些误区
企业将穿透式管理引入外协供方管理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让穿透式管理成为一个套上马甲的管理问题,“换汤不换药”,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还是两张皮。需要注意平衡企业与供方的利益、重视供方的发展欢迎关注供应商管理和开发公众号、加强沟通与协调、考虑风险管控和建立长期战略规划,并避免对单一供方的过度依赖、内外部推诿扯皮、评审流于形式、供方考察不专业、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军民品混淆、信息滞后等现象。要让管理真正穿透层级,而不是穿透形式
总之,穿透式管理在外协供方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提高一线执行力,加强对供方的帮扶指导,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确保外协加工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和控制,促进企业与供方的互利共赢,最终实现共同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