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车企仿佛应该为4S店做些什么。于是年前有消息称:上汽大众斯柯达退出了创业型低成本4S店模式,最低的投入成本仅为60万元。消息一出引起了多方关注,有业内人士称如此低成本的建店资金,令4S店走下了神坛。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上汽大众公布的消息来看,所谓60万建店是面向年上牌量小于4万辆的市场,以及年上牌量小于2万辆的市场,也就是说普通的一二线市场并不在此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市场,上汽大众斯柯达的建4S店的投资分别是100万元和60万元,也就是说60万元只是一个选项。最后我们看一下所谓60万元建店的规模——F2级4S店的展车数量要求仅为3辆,售后工位数为2个。这样的展车和工位在一二线城市也就是个城市展厅而已,根本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4S店。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建一家4S店是不是只要掏60万就行了?当然不够,再怎么样土地租赁费、注册公司的验资费、人员成本、工商部门相关费用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所谓60万可能只是报名的加盟费,估计还不包括装修、设备的费用,要知道就算2个工位的维修工具就要花费数万元,还不包括补漆要用的烤漆房的费用,而这些加上来60万是远远打不住的。
为什么是斯柯达?
虽然降低门槛的不仅仅是斯柯达,但是斯柯达60万建店的确吸引了不少关注,斯柯达这种行为看似来势汹汹实则非常无奈,其中透露出斯柯达品牌的弱势。纵观2015年斯柯达的销量,斯柯达的主要销量还是在明锐上,15万辆的销量在整体市场可谓中规中矩;而老款速派和新速派加起来销量不过1.8万辆;晶锐呢全年4千多台、同比下跌77%的成绩实在摆不上台面;而去年斯柯达全力出击的野帝也仅仅收获了2万多台的销量,虽然同比有所增加但是依然对市场影响力不大。
除去销量以外,品牌知名度表现不强还表现在——在很多中小城市,很多车主对斯柯达品牌并不了解,从目前一些斯柯达经销商反馈,当地车主并不知道斯柯达是一个合资品牌,而在小城市中斯柯达的竞争对手是自主品牌具有超高性价比的车型,这让斯柯达的品牌推广异常艰难。
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增加4S店数量,不失为一个快速占领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良策,毕竟随着4S店的增加,网点覆盖面提升,客户无论是购车还是维修保养都能够就近选择,而这些可能就是斯柯达强推60万建店的主要因素。
但是无论怎么算,如今建造一家4S店可能都要投资超过千万,4S店走下“神坛”的说法可能还是一厢情愿(另外久被吐槽的4S店何时走上过神坛?),而对于经销商来说,建店以后无休止的Call车和零配件的考核才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项目,而且如今厂商除了4S店以外,还有所谓电商在抢夺经销商的市场,因此同样是为了激励经销商,厂商还不如将真正实惠让给经销商,解决经销商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安心心卖车,这比降低所谓的建店费用要靠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