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汉语中,“躺平”最初并非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补短语,并且只是一个表示身体具体动作的短语,通常只在某些特定场景中才会使用。而近年来,“躺平”表达式的本义几乎退隐,隐喻义凸显然,使用频率剧增,形成了某种特别的“网络语言景观”。如果借助“百度”,根据 2021 年 9 月 11 日的检索,找到的相关网页高达 100,000,000 事实上,相当惊人。“百度百科”专门设有“躺平( 网络流行词) ”的词条,即使百度与“躺平”有关的图片也高达 128241 张。国内学者公认的躺平文化爆发的时间为一篇名叫做《“躺平”即是正义》横空出世,“躺平主义”浪潮几乎一夜之间风靡全网,帖子作者声称“躺平”是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经过媒体的炒作和发酵,“躺平”一词成为热门词语,引起了青年大规模的热议。今天来一起看看躺平文化的社会根源和将会产生的影响。
一、历史根源
“躺平”文化并非横空出世,类似的文化符号在近些年已经出现过。大家可能记得经常听到“三和大神,永不为奴”的调侃之词。日本有个纪录片专门记录过这个群体,叫做《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主要描述一批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打工,在接连受到黑中介和黑工厂的迫害后,在底层苦苦挣扎后,选择“破罐子破摔”的处事办法。工作一天,休息几天,有钱就去黑网吧,休息的时候就随便找个长凳,或在网吧里坐一晚上。没钱就去打工。工作一天休息三天。有学者想接近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心态,但“三和大神”往往过于警惕,因此很难被接近和研究。
对于躺平文化有两种分类,一种将它归为亚文化,认为是一种非主流文化。用于表现对抗主流文化的反叛精神,核心就是以不合作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抗争。日本垮掉的一代,失去希望的一代,来自于日本极其稳固的社会结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论资排辈,企业不会轻易开除员工,除非员工出现了违法犯罪行为。百年老店是常见的事情,在小事情上琢磨,比如捏寿司、煮拉面之类的小事上研究,年轻人旺旺子随父业,匠人往往到了八九十岁仍然工作。如果是一般的职员,工资重要的衡量不是工作的表现,而是进入公司的工作的时间。年轻人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经济蒸蒸日上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可能被忽略。但到了日本社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经济大衰退时,问题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年轻人普遍就失去了动力。
另一种将躺平文化视为犬儒文化的幽灵变异。简单地说下什么是犬儒文化,犬儒文化的创始人安提斯泰尼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主张以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之目的,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最具代表性人物是第欧根尼,他决心像一条狗一样地生活下去,藐视权贵,住在一个木桶里,只需要维持最基本的需要,所以就被称为“犬儒”,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像犬一样”。低欲望生活隐射到如今表现为不愿意被物质束缚,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买房子、买车子等。
二、职场中的躺平主义者的根源
如今在许多网络平台,可以看到许多躺平文化,而躺平文化永远绕不开的就是职场。因为年轻人主要实现自己的途径就是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和对社会价值的认可。网络青年也对躺平文化乐此不疲,例如:曾经看过一些文章和视频,主要教授如何上班期间摸鱼,类似于早上千万不要在家方便,要等到到了单位后,享受五分钟的“带薪拉屎”,那么一年下来就相当于享受了三天带薪休假。除此之外还有多喝水、多上厕所,拖延工作进程等摸鱼技巧。
躺平主义者跟“三和大神”有着类似的经历,就是接受过职场欺骗和职场倾轧。我曾经工作过多家不同性质的单位,年轻人想要得到认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表扬和夸奖你,基本上是想让你多干一些义务工作。但绝大数情况下,敲打和批评是如因随性的。老员工使用成本极高,往往难以沟通和协调,而且还要人情债要还。不如年轻职工好用,画大饼不行就恐吓。最常见的就是这个部门我最信任你,我走之后我就把你扶到我的位置上,结果两年不到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了。还有告诉你如何进步如何学习工作经验的也很扯淡,不同工作不同部门的经验往往不具有太大的共性。最极端的网络中也出现了职场PUA一说,通过不断的打压和释放奖励,来回拉扯实现精神控制。相信这类新闻大家也没少看过。
躺平意味着不敢直接对抗,但是又没办法需要维持生存,索性就做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在工作里应付,只求不出错,工作绕着走。有的甚至愿意充当老板的“眼线”,亦或是主动扮演黑脸角色。谈谈我在职场中遇到的比较有意思的躺平一族。我在公司的时候部门里有个老大姐就是躺平一族。工作基本上不会再做任何事情,坐在公司最角落里,想聊天就聊天,想睡觉就睡觉,偶尔和朋友打电话,声音很大,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一天单位老板看到我,说你最近在单位里十分的活泼呀,我偶然一想,原来角落里的大姐还充当着“间谍”的角色。平时的闲聊她从不参与,只是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后来,她要退休,但是社保还差两年,她以二十多年前,单位没有给她交社保为由,要求单位补交,但是补交是非常困难的。最后居然达成了一个合作,就是单位愿意继续交社保,但是需要她随时配合单位突发的工作。后来才知道,公司二十多年来,很多的业务她都参与过,害怕她到时候跟单位玉石俱焚。最后才达成的交易,索性直接回家躺平了。
跟大姐没聊过天,但是她电话里的内容被动听到了不少。她大概刚刚五十岁,但是确实不想工作了。身边的朋友因为都是地产类的工作,所以边卖房子边买房子,都赚到了大钱。她有些失落,觉得无论如何也比不过身边的朋友,唯一骄傲的资本就是自己还在上班,而且是摸鱼占便宜的那种。可能绝大多数地躺平一族,都是因为对未来的失望,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尊严的一种方式。
三、解决躺平问题的办法
我读过很多类似的躺平的文章,有人给出的对策,无非是两种。
第一种实质性的措施,解决社会一些公平性的问题,保证年轻人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包括提供创业资金、提供更多的岗位、失业补助等等。归根到底是通过经济的手段,帮助年轻人建立信心和希望。
还有一种方式通过精神层面的帮助,帮助青年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而“远大的志向”大多数变得肤浅,最后归咎于搞钱二字。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经过一番努力后,仍然发现自己搞不到什么钱,甚至要求助于网络问答告诉自己怎么搞钱。强行的推行成功学文化,其实是反而会更加引起青年人的反感和嘲笑。
那有没有第三种途径可以帮助年轻人走出躺平的问题。躺平文化归根到底的危害,是会让社会失去活力,负能量文化将会使社会蒙上一层个人主义色彩,自我的人生自我做主实际上是同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家国情怀背道相驰。
用明代儒者张翰的名句“志于道德,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富贵不足以累其心。”这里说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那么功名利禄都会紧随其后到来。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想获取功名利禄,那么富贵也会紧随其后。
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立志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功名利禄没那么好获得,好的部门领导也没那么轻易遇见,但仍然坚守内心的道德,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保持善良。一点点温暖和改变都会成为照亮他人黑暗的一束火把。
至于梦想如果细化到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不会有太多的失落感。成功学文化充斥在生活中,实际上成功学文化是一种对普通人蔑视与嘲笑的文化。要求每个人都有做将军的心本身就充斥着成功学文化中的鼓动,妄图制造一种人人削尖脑袋为功利的局面,那必然导致道德的沦丧。
所以,大的环境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全球经济下滑,比如自己遇到了不喜欢的工作,部门有不喜欢的领导,工作升职加薪无望,甚至一眼望到头了。这是大环境,我们只能去适应。而不能以此为理由躺平下去。
小的环境是自己可以营造的,按照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的理论,任何积极的行为都会形成积极的结果。营造好与自己的关系,接受自己普通人的命运以及无法改变的客观内容。营造好与家庭的环境,接受自己平凡却温馨的家庭。营造好社会层面的关系,接受被人利用、被人欺骗、被人陷害等等人类共有的阴暗面,人只有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罗曼罗兰的经典语录似乎可以作为文章的结尾,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