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盛世,有一位被白居易称为“诗之国手”的诗豪,他的名字叫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七七二年出生于嘉禾(今浙江嘉兴),和刘备一样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公元七百九十三年,刘禹锡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两年后他考了博学鸿学科,再登吏部取士科,连登三科,仕途通达,年纪青青就成为监察御史、太子校书。
唐顺宗李诵继位后,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参与了由改革派王叔文、王伾领导的“永贞革新”。革新触犯了朝廷当权派的利益,他们很快便遭受到了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
公元八百零五年正月,唐顺宗李诵被迫退位,持续一百多天的革新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位革新骨干都被贬为偏僻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被贬到偏远的朗州(今湖南常德),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地方。
到朗州后,刘禹锡兴致勃勃,先去逛了桃花源,写了一篇《桃花源一百韵》来记录自己游桃花源的感受。
在朗州,刘禹锡采集民歌编成浪漫的诗。他著名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在这里所写。
新帝唐宪宗李纯,非常讨厌“永贞革新”,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刘禹锡在朗州十年被贬十年,不管遭遇如何不幸,他都心情豁达、乐观。他这时期写得《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还经常跑到洞庭湖泛舟游览,遥望洞庭湖作《望洞庭赠张丞相》:“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他把湖中耸立的君山比喻成一个装在白银盘中的青螺,诗情画意尽显其中,使人浮想联翩。
公元八百一十五年,刘禹锡终于奉旨回朝,他非常开心。正值春天,刘禹锡游玄都观,满观桃花灿烂如霞,都是他离京后所栽。刘禹锡感慨无限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没想到因为这首诗“语涉讥讽,执政不悦”。二月刚回京城的刘禹锡,三月又被贬到更加偏僻的播州(今贵州遵义)。
因刘禹锡上有八旬老母,好友柳宗元冒死向朝廷上疏,要以自己被贬之地柳州(今广西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并表示“重得罪,死不恨”,于是刘禹锡改派岭南连州(今广州清远)刺史。
当时的连州荒凉偏僻,疾病流行。刘禹锡为民心忧,收集各地偏方,编撰了药方书《传信方》。《传信方》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在朝鲜、日本等国家都广为流传。
公元八百二十一年,刘禹锡又被派往夔州(今重庆奉节),他改写民歌作《竹枝词·山红桃花满上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首诗用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
刘禹锡来到成都蜀先主庙,回顾数百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三国历史,有感于同族刘备的英雄气概,不禁肃然起敬,当即作《蜀先主庙》以咏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公元八百二十四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和州知县是个见风使舵之人 ,他见刘禹锡是被贬谪到和州就故意刁难。他先安排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反而很高兴,还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知县听说后很生气,就把刘禹锡迁到县城北门德胜河边居住,面积由城南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河边垂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在门上贴上“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恼怒,将其住处干脆迁到县城中部。院子很小,进门台阶上长满了青苔;屋子更小,只是一间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
面对这没法再简陋的家,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一篇八十余字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请人将这首《陋室铭》刻在石碑上 ,并立于门前。
公元八百二十六年,刘禹锡从安徽和州调回洛阳,到扬州时逢好友白居易。白居易为他鸣不平,在宴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而刘禹锡大大咧咧,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时隔十四年,刘禹锡又回到了京城,而这时的玄都观已一派萧然,再无桃树。刘禹锡故地重游,有感作《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成语“前度刘郎”就来源于此。
刘禹锡回到京城后,司空李绅仰慕刘禹锡才学,邀请刘禹锡到家,盛宴款待。席间,李绅让歌伎唱歌劝酒,刘禹锡乘兴即席赋诗“䰀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绅遂将歌伎赠与刘禹锡,这便是“司空见惯”成语的由来。
公元八百三十六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 、分司东都的闲职,但他仍感觉自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酬乐天咏老见示》以抒胸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公元八百四十二年,七十一岁的刘禹锡病逝,葬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