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椒为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根状茎直伸横走,地上茎斜升或匍匐,茎细长,呈类长方柱形,表面灰绿色或紫褐色,老茎灰棕色,有细纵棱,嫩茎具白色柔毛,茎节上具细根,生长起来像狗牙根一样,一铺拉一片。
地椒儿
叶对生,具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开后呈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大小若麦粒,叶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下腺点小且多而密。花枝多数,高3-15厘米,轮伞花序紧密组成头状花序,花梗密被向下弯曲的柔毛,花冠淡紫红色,初开时颜色深些,慢慢会变浅,所以成片的地椒开花时颜色会有些深浅不一。地椒还有一些别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学大辞典》)、山椒(《中国药植图鉴》)、山胡椒(《辽宁经济植物志》)。又有称为麝香草、长藤草、地香、花椒堆、拦金的。黄县话称为“地椒儿”,以前读顾城《生命幻想曲》:“车轮滚过/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席慕容的诗里也有百里香的身影,却一直不知百里香是什么东东,只觉得名字很美,弄一整遭百里香就是山里常见的“地椒儿”!
记忆中,老家山上的向阳坡地,到处生长着地椒儿,特别是酥石硼和砂质壤土上,地椒儿像苔藓一样铺地而长,地椒之名最早见于宋掌禹锡《嘉祐本草》,书中云:“味辛,温,有小毒。主淋炸肿痛,可余杀蛀蛊药。出上党郡。其苗覆地蔓生,茎、叶甚细,花作小朵,色紫白,因旧茎而生。”一到冬天,地椒儿掉光了叶子,只余下茎蔓。到了春天,地椒儿新长出的叶子散发出浓烈的香气(地椒儿的香气是叶子的腺点发出的,而不是花的香气,地椒儿要到夏天才开花),仿佛要把大山唤醒一样,人们一闻到地椒儿的香味就知道春天到了。如果说漫坡的喜蛛儿花(石竹)是大山的精灵,那么地椒儿就是大山的灵魂。直到现在,每次进山,我都要采一把地椒儿,回家放在床头,闻着地椒儿的香味,就像闻嗅到大山的气息,会睡得非常香甜。
地椒儿全草入药,夏、秋两季花盛开时采收,具有抗菌抗炎、温中散寒、健脾消食、利湿通淋、祛风解表、通气止痛、止咳平喘祛痰及降压之效,主要用于治疗中暑、感冒头痛、胃寒痛、消化不良、百日咳、牙痛、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湿疹瘙痒、疮痈肿痛等。胶东沿海地区的人们用它来治疗关节炎,洗澡、泡脚时在水里放上地椒儿也会促进健康。
地椒儿精油
地椒儿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可以分离出地椒儿精油,地椒儿精油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是优良的天然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被广泛用于医学、化妆品及食品中,有消炎止痛、抗癌抗衰老和美容作用,著名的漱口药水李施德林即含有地椒儿的成份,也可用于驱蚊剂的制作。我听奶奶讲,早年间家里穷,为了贴补家用,她会利用歇晌的工夫,割来一大捆一大捆的地椒儿,论斤称卖给大队上,当时大队上有炼地椒儿油的,算是一项重要的副业。黄县民间多将地椒儿晒干后置于衣柜中,用作衣裳、毛皮制品及毛毡的防虫物。也可将地椒儿拧成火绳,放在街门楼的门头后面风干,夏日夜晚上街消暑,一手提卷草帘子,一手拿根火绳,点燃了既可用来点烟袋,也可用来驱蚊虫(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地椒儿为“蚊子草”)。那缭绕的烟雾中,隐藏了多少美好的童年记忆。
地椒儿还是一种重要的香辛料,《本草纲目》“地椒”条载:“地椒出北地,即蔓椒之小者。贴地生叶,形小,味微辛。土人以煮羊肉食,香美。”
地椒儿的干燥茎、叶
陈晓卿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讲到陕西人炖羊肉有个诀窍,抓把地椒放里面,羊肉就一点都不膻。其实不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都有用地椒儿作香辛料炖羊肉的习俗,以增香去膻。
陕西安塞地椒羊肉已经被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欧洲人在烹饪时也常用地椒儿作香料,加在炖肉、蛋或汤中。黄县有那么多家的羊汤馆,可在炖羊时试着加把地椒儿叶,羊汤一定更加美味。近几年有人开发出系列地椒儿产品,如地椒儿药草枕,具有养肝明目、安神助眠的功效;地椒儿保健茶有抗疲劳、抑郁和减轻精神压力的作用,还是有效的宿醉治疗偏方,常喝会有祛风止痛、滋胃润肺、提神醒脑、防癌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地椒儿还是一种很好的地被、草坪植物,它的茎蔓到处乱爬乱长,上面会生出不定根,能够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公园或景观的向阳草坡上,种上一片地椒儿,像铺了一块斑驳的波斯地毯,那馥郁的香味会引得每个游人驻足嗅闻。同时这也是对地椒儿的一种保护性开发,最近这些年,因为没人上山搂草,山上的野草疯长,厚得密不透风,把地椒儿都捂死了,过去长满地椒儿的地方,现在只剩一片荒草,给地椒儿在城里安个新家,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